又到了猕猴桃的成熟季,果农正待丰收,却有人动起“顺手牵羊”的歪心思。近日,济南市钢城区颜庄街道两人多次偷盗村内猕猴桃,共计约400斤。新黄河记者从公安...
济南多家“好想来”闭店,“万店神话”能否继续
近日,知名量贩零食品牌“好想来”,在济南连续关闭3家门店。据其母公司万辰集团财报显示,这个三年内开出近万家门店的量贩零食超市,今年一年,开店速度已大幅度放缓。而这似乎并非个例,量贩类零食业是否要度过高速发展期了?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。
济南多家“好想来”停业
负责人:店铺密度过高
近日,记者实地探访发现,济南多家“好想来”零食门店已暂停营业。位于文化西路的“好想来”(大润发店)大门紧锁,店内设备尽数撤走,门上仅贴有“装修升级,暂停营业”的告示,但在其官方小程序中已无法查询到该店信息。
据周边商家透露,该店早在8月28日便已撤出,“听说这里房租太高,打算搬到其他地方去”。
无独有偶,二七南路的“好想来”门店目前处于停业状态;县东巷店招牌已经摘了下来,只剩下标志性的红色门框。
(县东巷店已撤店)
针对闭店情况,济南片区负责人表示,济南店铺密度过高,部分门店选择搬迁,搬迁目的地可能为烟台和章丘。
实际上这并不是个例,“好想来”母公司万辰集团(300972.SZ)2025年中财报显示,今年上半年,其闭店数量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,达到了259家。不仅如此,其开店速度也在大幅降低,新增门店数从2024年全年的9776家骤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468家。
针对这一情况,“好想来”总部工作人员表示“不清楚具体门店营业状况”,并提到“近期无统一闭店或开店计划”。
不过,该工作人员还提到,公司推出了搬迁扶持政策,亏损门店的加盟商可领取一定额度的装修补贴,“加盟商可自主选址,由总部进行审核;自主选址有困难的话,公司也会提供协助”。
展开全文
为了迅速抢占市场
纷纷采取“低价策略”
“又便宜,又好吃。”“一件也是批发价。”——“好想来”门店醒目的广告语,精准概括了量贩零食店的核心竞争力。
记者探访多家“好想来”门店发现,店内货架上陈列的,大多是市场认可度较高的零食品牌产品,其余产品以散装称重产品为主。店内商品价格普遍低于周边便利店。
“这种低价策略的背后,是量贩类零食店对供应链的压缩。”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,量贩零食正是通过“去中间商”模式,将流通环节简化为“工厂—仓库—门店”三层,大幅降低运营成本。
“不过,对企业来说,低价也是一把‘双刃剑’。随着赛道玩家增多,行业会逐渐陷入同质化内卷。”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孙丽分析,因为各量贩零食店供应链趋同、商品品类部分重合、定价与装修风格相似,加之行业门槛低,因此只能在价格上下功夫。
(好想来门店内)
量贩零食的崛起对曾经的零食品牌“巨头”造成了明显冲击,倒逼它们不得不卷入低价竞争模式。以良品铺子为例,其在2023年起实施17年来最大规模降价,300款产品平均降价22%,最高降幅45%;三只松鼠则早在2022年底,就提出“高端性价比”策略。
不过,“低价策略”并没有让三只松鼠真正实现利润增长。8月27日晚,三只松鼠正式发布2025年中期财报,2025年品牌虽实现营收增长,但净利润同比下滑52.22%,陷入“增收不增利”的境地。
以“规模换市场”
不少零食店扎堆开
“为维持低价优势并提升利润,其中一个办法就是用‘规模换市场’,当门店数量足够多,从一个层面来说意味着市场占有率更高。”孙丽说。
“好想来”并不是最早开始进驻量贩零食赛道的玩家,晚于赵一鸣、零食很忙等品牌。不过其2023年9月成立以来,就开启高速扩张模式。相比其他品牌,“好想来”采取的是“0加盟费+0管理费+0配送费”的低门槛政策,同时提供装修补贴、租金转让费支持,吸引大量中小加盟商入场。
数据显示,2024年万辰集团新增签约门店9776家,平均每天签约26家。
“济南联四路不到800米开了4家零食店铺,两家好想来、一家网批码头,还有一家赵一鸣。”市民张女士说。
(地图上搜索“联四路零食”,一条路上有多家不同品牌门店)
截至目前,“好想来”已经开了1.5万家门店,而另一量贩零食巨头“零食很忙”开店数量已也已突破万家。艾媒咨询数据统计,2025年我国零食量贩门店已达到4.5万家。
对此,山东财经大学中国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白洁表示,在经济学理论中,企业具有最优边界,可控范围内的撤店和放缓开店速度的举动并不是消极信号。“这种行为可以看作是动态试错的过程,旨在匹配自身资源和管理能力,寻找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点。”
“优胜劣汰是市场规范发展的一个必然,并不意味着行业红利期过了。”白洁说。
从“卷价格”到“卷质价比”
多品牌加速转型谋差异化发展
白洁认为,靠“门店数量堆规模”的模式是存在脆弱性的,“当开店密度超过合理范围时,对资金周转和供应链响应等提出更高要求,系统性风险也会放大。”
孙丽表示,随着竞争者持续涌入,行业竞争已从单纯的价格比拼,转向供应链深度与产品差异化的较量。“白牌产品容易被复制,品牌化之后可以构建一个用于未来差异化竞争的品牌壁垒,在产品的设计、定价和品控方面都会拥有更强的话语权。”
记者注意到,面对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,各零食品牌都在积极寻求转型突破。
2025年2月,鸣鸣很忙集团推出行业首个自有品牌“金标/红标”系列,同时为旗下赵一鸣零食品牌铺开双品牌3.0店型“赵一鸣省钱超市”,新增百货日化、鲜食及低温冻品专区。其创始人赵定明确表示:“零食行业核心竞争力已不是低价,而是‘高质价比’。”
(赵一鸣省钱超市)
万辰集团也在布局多元化业态:2025年1月,旗下首家来优品省钱超市、好想来全食优选店分别在安徽、江苏开业,前者推出6款自有品牌日化产品,后者引入生鲜水果;据银河证券统计,来优品省钱超市新增1200余个新产品,零食有鸣批发超市新增3000余个新产品。
“任何行业的竞争不是‘比谁店多’,而是‘比谁能长久’。”孙丽表示,当扩张的热度退去,消费者心态日渐理性,谁能真正做出既有性价比又具有差异化的产品,谁就能真正能在市场上立稳脚跟。(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 李梦瑶 见习记者 冯子芯)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